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僅存的日本神社—桃園神社

西元1937年,中國(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對日發動戰爭,後於1945年同美國、英國向日本發出波茨坦宣言並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盟軍的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依美國總統杜魯門指示發布《一般命令第一號》,要求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將領投降,同時授權蔣介石委員長在中國、臺灣和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

爾後,由於1945年至1950年間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使蔣介石代表的中國政府遷至台灣。直至今日,雖然多數台灣人民已不自稱「中國人」,但兩個中國的爭端仍難解。雖然現況台灣政府已無意與中國在國際中競逐「中國」之名號,但滯在台灣的少數「中國人」冒著民主與自由體制仍可能遭受剝奪的風險下,執意希望與「中國」政府統一。因此現階段在台灣,不論修憲或變更國號,仍舊是相當困難不易的事。


與蔣介石代表一同遷台的抗日軍人過逝後,被安靈在這座日本人留下的神社中,形成強烈衝突的不協調感。神社是日本國教「神道教」的宗教建築,後來卻被台灣的政府拿來供奉過逝的抗日軍人。明明是很有日本傳統風味的神社,卻祭祀了生前敵營的軍人,本來應該是綁著鈴噹的神社,卻立起了牌位與蠟蠋,真是太特別了!


這座獨特的「桃園神社」,目前在Google Maps上標註的是「桃園市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據說是在日本境外保留最好的日本神社,也是台灣唯一一座被保存下來並修復完成的神社,但是裡面不但沒有日本神祇,卻住了抗日先烈。不知道住得開不開心?

Google Maps: https://goo.gl/maps/hdix4qD3Cg42

留言

閱讀其他文章

統領百貨重新開幕,各樓層專櫃品牌整理

統領百貨是桃園在地的老牌本土百貨,在民國70幾年即開始營業,全盛時期時,台北東區甚至有一間台北分店。但隨著國外廠牌等各大百貨公司陸續引進成立,在市場激烈競爭下,最後只剩桃園一間統領百貨持續營業。

突破鄉愿:環保團體的轉型之路

 在晨曦初露的山林間,一條蜿蜒的公路如同一條生命線,將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寧靜巧妙連接。這條路不僅承載著人們的往來,更寄託著一個地區發展的希望。然而,就在這條名為"蘇花改"的公路計劃即將展開之際,一場關於環保與發展的激烈辯論也隨之而起。在這場辯論中,我們不禁要問:環保團體是否陷入了一種"鄉愿"的思維定式?他們是否需要一次徹底的轉型,以更加開放和建設性的態度面對社會的發展需求? 人類的進步史是一部不斷追求創新和發展的歷史。從原始社會到現代文明,我們的祖先不斷探索、發明和建設,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和福祉。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權衡利弊,就會發現科技和建設發展帶來的好處往往遠遠超過其負面影響。 19世紀的歐洲城市,由於缺乏有效的污水處理系統,霍亂和傷寒等疾病肆虐,奪走了無數生命。當時的倫敦,被稱為"大臭城",泰晤士河成為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現代下水道系統應運而生。雖然其建設過程無疑對周圍環境造成了短期的擾動,但從長遠來看,它徹底改變了城市的面貌,挽救了無數生命,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質。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雖然開發建設可能帶來一些環境問題,但其帶來的益處往往更加巨大和深遠。 然而,我們經常看到,當面對新的科技發展或建設項目時,許多人表現出畏縮和恐懼的態度。這種心理現象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解釋。人類天生具有對未知的恐懼,新技術和新建設往往帶來未知的變化,這種不確定性容易引發人們的焦慮。此外,人類有一種稱為"損失厭惡"的心理傾向,即相比於獲得同等價值的收益,人們對損失更加敏感。因此,人們容易過分關注新發展可能帶來的風險,而忽視其潛在的巨大收益。媒體對負面新聞的偏好報導也加劇了這種恐懼心理,人們往往更容易記住和傳播負面信息,這導致對新事物的恐懼被不斷放大。 環保團體作為社會中的重要力量,其初衷無疑是善意的。然而,他們也可能受到上述心理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團體思維的盲點,導致他們在面對開發建設項目時採取過於保守甚至對抗的態度。團體思維是指團體成員為了保持一致性而抑制不同意見的現象。在環保團體中,這種現象可能導致成員們互相強化對開發建設的負面看法,忽視其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此外,為了維護...

墾丁與沖繩:觀光發展的反思

近期,墾丁觀光發展的討論再度成為媒體焦點。許多評論將墾丁與沖繩相比較,指出墾丁的觀光產業面臨困境。然而這種直觀的比較可能並不恰當,或許應由更深層的角度來探討。 墾丁與沖繩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墾丁是台灣本島南端的一個鄉村,其發展軌跡與沖繩這個獨立島嶼截然不同。墾丁的魅力在於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寧靜的氛圍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特質吸引了許多尋求親近自然的遊客。相比之下,沖繩的發展模式更偏向於大型度假村和熱鬧的夜生活。兩者針對的是不同的目標群體,滿足不同的旅遊需求。 或許也不應將觀光客數量的多寡,簡單等同於旅遊品質的高低,因為過度擁擠的旅遊環境往往會降低遊客的體驗。墾丁目前的遊客減少,或許反而為當地提供了一個重新定位、提升服務品質的機會。再者,過度商業化的觀光環境也可能反而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區文化造成負面影響,或許應該更加考慮如何平衡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在吸引遊客之虞同時保持自身的特色,提供有別於沖繩的旅遊內容,才是有關單位應該著手面對與思考的方向。 墾丁的發展不應盲目效仿他處,而應該立足於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比較和批評,而是深入理解當地的特色,發展出符合墾丁的發展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在保持自身魅力的同時,實現長期的發展。

嘉義大學動物試驗場嚕牛去—吃冰看牛樂趣多

大家好,打給賀,胎嘎賀。不知道大家今年的中秋節有沒有烤肉? 或是趁著連假拜訪親友呢?小妹我身為嘉義人,趁著中秋連假,帶了老公回娘家走走。就在吃飽午飯,窮極無聊之際,決定來個微旅行—嘉義大學動物試驗場2小時遊。

都市的困境與救贖:大眾運輸與人行空間的交響曲

清晨的陽光掙扎著穿透霧霾,照耀在這座喧囂的都市裡。街道上的汽機車排成長龍,引擎的轟鳴聲此起彼落;人行道上,行人如同迷途的羔羊,在狹窄的空間中艱難穿行,時而被違停的機車阻擋,時而被擴張的攤販佔據。這座城市像是一個巨大的迷宮,每個人都在其中匆忙地尋找出路,卻又深陷其中。 上班族正在與時間賽跑,他的目光在手錶和遠處的公車站之間來回游移,焦慮漸漸爬上他的臉龐。公車遲遲未至,他不得不考慮自己騎車,儘管這意味著更多的開支和可能更嚴重的塞車。不遠處,一位老婦拄著拐杖,小心翼翼地在坑窪不平的人行道上前行,她的眼中流露出對這座城市的無奈和恐懼。 這就是我們當前都市的寫照:效率低下,步履維艱。城市彷彿成了一個巨大的停車場,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僅是被冷漠的水泥牆阻隔,更是被高密度的車流量所拉開。曾幾何時,街道不再是人們交流的場所,而淪為單純的交通通道。商店的櫥窗失去了駐足欣賞的觀眾,街角的小店失去了熟客的問候。這座城市正在失去它的靈魂。 然而,當我們重新審視都市發展的核心要素時,會發現,大眾運輸系統和人行道的設置不僅是基礎設施,更是決定一個都市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它們就像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經,輸送著生命力,傳遞著脈動。讓我們思索,究竟如何通過優化這兩個關鍵元素,來重塑我們的都市,讓它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我們可能忽視了都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大眾運輸系統和人行道的設置,當我們探討城市規劃時,會發現大眾運輸系統和人行道的設置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更是決定一個都市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 讓我們設想一個缺乏完善大眾運輸系統的都市景象。在這樣的城市中,私人汽機車成為了唯一的出行選擇。隨之而來的是無止境的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以及不斷擴張的停車需求。這不僅降低了生活品質,更直接影響了經濟活動。當一個商圈行人難以通行,購物體驗必然大打折扣,即使是最具吸引力的商店,也難以維持長期的客流。 反觀那些擁有高效率大眾運輸系統的城市,我們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就如同電梯的發明使摩天大樓成為可能,地下鐵和捷運系統則為高密度城市發展提供了基礎。這些運輸系統不僅能夠快速、高效地運送大量人口,還能有效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從而緩解交通壓力,改善空氣品質。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將人流精準地輸送到各個商業區,為城市經濟注入活力。 然而,僅有大眾運輸系統是不夠的。當大量人潮被帶入市中心後,如何疏導這些人流就成為了另一個關鍵問題。這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