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搭乘Inka Express從庫斯科到普諾,秘魯國道PE-3S沿路玩

隔天一早,搭上Inka Express的遊覽車從庫斯科(Cusco)前往普諾(Puno)。我們選擇搭乘Inka Express的理由很簡單,因庫斯科到普諾距離約四百公里,搭車大概要6~7個小時,Inka Express有隨車導遊,除會停留延路上的景點外,還會對當地風土民情做簡單介紹,到景點下車走走參觀,除了有減輕疲勞的優點外,亦增添旅途的趣味。而位置寬、坐椅舒適也是其優點。

到車上旅客不多,大約半滿,車子出發不久,突然在前方小店停留,隨車導遊小姐下車購買庫斯科名產Chuta Bread,聽說這個以當地的小麥製成,添加雞蛋與糖的大麵包,是庫斯科人拜訪親友時必備的最佳伴手禮。隨車導遊小姐逐排分送Chuta Bread,讓大家各自撕一些下來吃。吃起來乾乾甜甜的,並不是很美味,但卻很有在地特色。




Church of Andahuaylillas(安德瓦伊利拉斯教堂)

Andahuaylillas教堂完成於1606年,是耶穌會教士所建,內部有極為華麗的裝飾。這座教堂位於鄉下的小村之中,金璧輝煌的內部裝飾與座落的周遭環境有著極為強烈的對比。這座教堂是我們從庫斯科前往普諾的旅途中,PE-3S延線的第一個景點。


村裡的孩子在教堂邊玩耍,美麗的景緻被我們的鏡頭擷取了下來。


教堂所在的週遭環境相當純樸可愛,也很寧靜。


街上沒什麼人,可能都出去工作了?偶而會有小型嘟嘟車經過。


Inka Express只負責載你到景點,是否要購票入場則尊重個人意願,只要在約定時間內上車就可以了,算是非常人性化的設計,由於我們疑似還在高山症中,這趟旅程的點都沒有進去看看,就僅在景點附近走走,體驗一下秘魯的鄉間風情,也算是別有一番滋味。



Checacupe Suspended Bridge(切卡庫佩吊橋)

巴士又往前走了一小時,在Checacupe稍做停留。這裡有一座秘魯草繩橋,是印加文化裡的簡單吊索橋,是用秘魯高原地區隨處可見的Ichu草(Ichu grass)製成,有關這個草的樣貌請見Wikipedia,這種造橋的工藝已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座位於Checacupe的草繩橋是我們第二個參觀景點。


走在橋上,還真擔心草橋的安全度。


畢竟這條草繩做的吊橋,當地人已經不走了,他們都走旁邊這條水泥橋。牆上還可見秘魯孩童熱情地對著我們的相機招手吶喊。


戴著高帽,穿著裙子的秘魯婦女。


這個景點似乎是外加的,不一會兒導遊小姐趕著我們上車。



Raqch'i Temple

Raqch'i神廟遺蹟,被我稱之為神廟上的神廟XD 你看每個神廟上又有一個小神廟,非常的可愛。其實在秘魯安地斯山脈高原上,活動力降得很低,懶懶的,只看到很藍的天與很綠的草地,就瘋狂地按著快門。


住在Raqch'i的居民,與特色的紅土造建築。


背後的藍天與綠草地,吸引著我們的目光,當地的孩童就在這片天然的綠草地中,踢著一顆舊舊的足球玩兒,也難怪這次秘魯有有踢進世界盃足球賽啊,足球教育從小做起。


以我們的目光,覺的是特色建築的土角厝,竟然是間柑仔店。特別的是,裡頭沒人。


天氣晴朗,就跟土角厝合拍一張照吧!


在此處等到我們都餓了,還沒有午餐吃。



Marangani(馬蘭加尼)

Inka Express提供buffet午餐,還附帶著有舞台表演,使用鼓、排蕭及木琴之類的當地樂器演奏傳統民俗音樂,蠻特別的體驗。在Marangani簡單用完餐,稍作休息後,再繼續路程。



一路上的天氣都很不錯。Marangani大概海拔3700公尺左右,接下來的二十公里路程我們將再爬升海拔650公尺,到此行的海拔最高點。



Abra La Raya(拉亞山脈隘口)

上車不久之後,窗外的人煙越來越稀少,景色也越來越壯麗。可以明顯感受到車子在爬坡。三十分鐘後,抵達了庫斯科到普諾,PE-3S公路的最高點—Abra La Raya。


車子在此短暫停留,導遊小姐讓我們下車拍照。


海拔4335公尺的Abra La Raya,一下車就感到一股頭暈目眩。這是個隘口,兩側的高山達海拔5200公尺。這裡的風很大,還飄了點小雨,但是照片看不出來。


風景十分壯麗迷人,住在臺灣的我們難得可以看到這種高原景色。


拿出手機,用GPS定位高度,可以看到確實是海拔4346公尺!


路邊有賣紀念品的小販,海拔4千多公尺的環境,當地小販神色自若,一點高山症的狀況都沒有,真是讓人佩服。還來不及多看看風景,導遊小姐趕我們快點上車,似乎是在擔心我們身體不適。畢竟,搭車的過程中如果有任何乘客出現不適,對客運公司來說應該是很麻煩的事。





Pukara(普卡拉)

經過Abra La Raya之後,景色都是原野與高山。


人煙極少,風景極好。


窗外景色迅速流過,還曾經看到車窗外有約莫國中生年紀的秘魯青少年,在遠方的河邊洗完衣服後,就直接撲在河岸旁的石頭上曬乾,然後人就躺在河岸邊休息,令人羨慕的愜意人生。有時想想,位什麼人要過的如此匆忙呢?早上趕上班,下班後趕著回家,回家後又要播時間上上網、追追劇、玩玩電動之類的,等到一回過頭,又趕緊洗澡睡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只有假日的時候,才能稍作喘息,面對著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有多就沒像河邊的少年一般,安安靜靜的在大自然中等待、感受寧靜呢?


偶會經過一些小村莊,鮮豔的建築色調與背景粗獷山脈,畫面令人感到驚喜。
當地人的商店,不像台灣到處充滿著霓虹燈招牌,而是會在牆上繪上商品LOGO,例如可口可樂、秘魯電信之類的,有點像是以前台灣早期的手繪電影海報。


看到Ichu grass了嗎?下圖原野上一叢叢的草是Ichu grass,那就是製作秘魯草繩橋的材料。


到了Pukara,這裡離普諾就只剩下110公里。Pukara文化約在西元500年左右,這邊出土了一些陶器,因此當地也有製作及販售仿製Pukara文化的一些陶器品。



屋頂上有當地製作的Pukara陶牛,若是喜歡的話,可以在路邊小攤或是紀念品店中,買幾個回家。




Juliaca(胡利亞卡)

嚴格說起來,Juliaca不算是個景點,而是一個到Puno路程所經的城市。與其他大都市相同,在城鎮的外圍,常可見到較貧窮居民居住的地區。而也由於Juliaca是一個約三十萬人的城市,在經過時,我們也一樣看到了胡利亞卡城市外圍貧窮的樣貌,讓搭巴士行經的我們,亦從車窗感受到另一番景象。城市車流繁忙、人潮壅己,但景色卻又顯得貧窮與蕭條,形成一種對比與衝突。


蓋了好久,又因為缺錢而停工的高架道路,到目前僅完成了部分橋墩,而且也沒有再復工的跡象,泥土路旁滿滿的小攤販,似乎是附近郊區過來擺攤賺外快,建築物的破敗與周遭人潮熱鬧,形成強烈的對比。


越往市中心走,建築物的外觀與四周的環境越來越整齊,起碼馬路有鋪上柏油了。同一個城市,生活環境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別,對第一次到非開發國家旅遊的我們來說,上了非常震撼的一課!


胡利亞卡與臺灣的新竹一樣被稱為「風城」,這個城市位於多風的阿爾蒂普拉諾高原(Altiplano Plateau)上,他也被稱為「襪子城市」或「針織城市」,因為胡利亞卡亦是襪子、毛衣和手工藝品的主要生產基地。


胡利亞卡未鋪上路基與柏油的街道,行人與汽車直接踩踏行走於紅土地上。若是下雨,則可能是一幅泥濘不堪的景象。


圓環上寫著bienvenidos—歡迎!


城市的邊緣,仍可見到泥土砌成的屋子。




Puno(普諾)

最後,歷經了七個鐘頭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終點站—普諾(Puno),普諾是個位在「的的喀喀湖 (Titikaka Lake)」湖畔的城市,也是秘魯的最南端城市,與玻利維亞的國界交界之處附近,我們將在這個城市停留兩天。

雖然普諾市人口約十五萬人,但房舍多為低矮的磚房。在秘魯,常可見到「蓋到一半」的房屋,鋼筋裸露,或是磚頭只堆疊了一半。原因是當房屋完成建造時,則須開始繳交房屋稅,居民為了節稅,抑或是真的沒有經費完成,就讓房子保持著蓋到一半的樣子。


上圖,巴士抵達普諾時,所經過下坡路段,從窗外約略可見遠方的的喀喀湖。這些紅磚砌成的房子,外觀也未多加裝飾,因此整個城市的景色就是一片紅通通的。


窗外普諾城市市郊的景色,牆上有顏色鮮明人工塗繪的廣告文字。
終於到了此行的終點—普諾!


未完待續...



留言

閱讀其他文章

統領百貨重新開幕,各樓層專櫃品牌整理

統領百貨是桃園在地的老牌本土百貨,在民國70幾年即開始營業,全盛時期時,台北東區甚至有一間台北分店。但隨著國外廠牌等各大百貨公司陸續引進成立,在市場激烈競爭下,最後只剩桃園一間統領百貨持續營業。

南美印加文明我來了,策劃一場離家最遠的旅行!

來場冒險的旅行吧!濕熱的夏季台灣午后,酷熱難耐,背景的電視聲正演著寶傑詢問馬丘比丘的劇情( 參考寶傑影片 ),這熟悉的聲音,陪多少台灣人渡過漫漫無聊的時光。

墾丁與沖繩:觀光發展的反思

近期,墾丁觀光發展的討論再度成為媒體焦點。許多評論將墾丁與沖繩相比較,指出墾丁的觀光產業面臨困境。然而這種直觀的比較可能並不恰當,或許應由更深層的角度來探討。 墾丁與沖繩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墾丁是台灣本島南端的一個鄉村,其發展軌跡與沖繩這個獨立島嶼截然不同。墾丁的魅力在於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寧靜的氛圍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特質吸引了許多尋求親近自然的遊客。相比之下,沖繩的發展模式更偏向於大型度假村和熱鬧的夜生活。兩者針對的是不同的目標群體,滿足不同的旅遊需求。 或許也不應將觀光客數量的多寡,簡單等同於旅遊品質的高低,因為過度擁擠的旅遊環境往往會降低遊客的體驗。墾丁目前的遊客減少,或許反而為當地提供了一個重新定位、提升服務品質的機會。再者,過度商業化的觀光環境也可能反而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區文化造成負面影響,或許應該更加考慮如何平衡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在吸引遊客之虞同時保持自身的特色,提供有別於沖繩的旅遊內容,才是有關單位應該著手面對與思考的方向。 墾丁的發展不應盲目效仿他處,而應該立足於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比較和批評,而是深入理解當地的特色,發展出符合墾丁的發展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在保持自身魅力的同時,實現長期的發展。

秋田內陸線、森吉山、阿仁マタギ駅—造訪秋田深山

原為日本國營的秋田內陸線,是一條連接鷹巢至角館的鐵道,原為運輸阿仁礦山出產之金、銀、銅礦所建,後來因阿仁礦山停止採礦,於1981年停止營運。爾後,由沿線的地方政府、企業及中央政府等合資共同成立「秋田內陸縱貫鐵道」公司,接管了此條鐵路線,並於1986年重新開始營運。1989年時開通了比立內站至松葉站間的鐵道,自此本線鷹巢至角館間全線貫通。 阿仁前田駅 一大早就來到阿仁前田駅,準備搭纜車上森吉山,為了避免在山上沒有東西吃而餓死,趁著攝影師在拍照,我前往駅前唯一的一家「 丸伊商店 」選購一些食物。這個超市看起來像是「 全買 」之類在地超市 ,專門為當地居民服務,少了一般連鎖超商的時尚、華麗感,卻多了一些在地的情感,裡面也有賣一些熟食—便當、熱菜、飯糰等等。 小妹我身為嘉義人,從小就在全買買一些熟食食用,也算是被全買養大的孩子,因此看到這種相似的社區在地超商,特別的令人懷念。二話不說,立刻手刀買兩個飯糰壓壓驚,順便買了一些當地的蘋果😍,然後,回去與攝影師會合。 阿仁前田車站月台的候車亭寫著「森吉山眺望の駅」,大概從這個位置可以遠眺森吉山吧!從阿仁前田車站向南邊望去,秋田內陸線綿延消失在秋田的深山中。 森吉山 往森吉山的山路蜿蜒,翻過一個又一個山丘,看著這個山頭滿是紅葉,下個山頭又只剩光禿禿的枯枝,心情不禁忐忑了起來...... 「要是山上的紅葉都沒了要怎麼辦?」 「是不是要放棄這個行程? 」 但是眼下經過的每個路口、每個場景,也都美艷的不可方物,實在讓人捨不得停下腳步、調轉回頭,那麼就這麼往前開吧!未到終點前,永遠都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而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是過程,或者說是過程決定了終點的美景,車窗外一幀一幀掠過的景色,我們在路途中收穫的一切,才是決定我們這趟旅途的意義。那就帶著夢想與期待往前衝吧!做好心理準備,往未知的目的地前行。不管結果如何,相信一定是不虛此行。 所幸,到了森吉山的停車場後,果然是滿山滿谷的紅葉!😳 日本人很貼心,在森吉山的纜車搭乘處設有食事處,同時也賣一些簡單的飯糰跟飲料,所以是不會在森吉山上餓死的(是有多怕餓死阿😂)。 接著,就搭著纜車上山看看山頂的風光吧!     超   美   的   ! 森吉山冬天可以滑雪看樹冰,秋天可賞紅葉。從森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