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農場到餐桌—從採收咖啡果到桌上香濃熱咖啡的過程分享

小弟是田橋仔富二代,家裡有一大塊土地閒著,想說不如來種咖啡樹,順便顧用一些咖啡農來幫我照顧(以上純屬幻想)。今年年初,家裡的咖啡樹開了一些白花,生了一些咖啡果。在幾個月後,夏末秋初的現在,咖啡果逐漸轉紅,在陽光照耀下顯得很醒目可口,可以採收了!用喜悅心情迎接這個收穫的時刻。


既然都種了咖啡樹,也結了咖啡果,咖啡果也已然成熟,如果不把咖啡果製成咖啡豆,再磨成粉,泡成一杯香濃咖啡,豈不太糟踏老天爺的恩賜?任憑其爛掉、乾掉、消逝,根本算是報殄天物吧。

於是乎,開始上網搜尋咖啡豆處理方法,有了點概念之後,就抱持著姑且一試,就算有九成的失敗機率也不心疼的豁達心情,很隨意嘗試一下。

第一步:將已經變紅的咖啡果從咖啡樹上採下來。



第二步:將皮剝開,如下圖,裡面會有兩個豆瓣(也就是常看見咖啡豆的樣子),將豆瓣收集起來洗淨。




第三步:這裡聽說有三種方法,一種是水洗法,另一種是日曬法,第三種是蜜處理法。我們採用的是水洗法。將咖啡豆瓣泡水一到兩天,因發酵作用效果之下可去除豆瓣上的果膠。泡水的咖啡果瓣有些會浮在水面上,多為空心或品質不良的果瓣,須挑掉以免影響成品的整體品質。



第四步:將去除果膠後的咖啡豆,在太陽底下日曬烘乾。下圖為曬乾後的咖啡果。



第五步:曬乾咖啡豆表面有層硬殼,將其剝除,若難以剝除就拿硬物敲一兩下,殼就會裂開方便剝除。下圖是剝完殼的咖啡豆,這個步驟的狀態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咖啡生豆!




第六步:用烘豆機把咖啡豆烘烤到適當的火候,比如淺培、中培或深培。因為小弟不是專業的咖啡農,沒有烘豆機,就用鍋子乾炒。其實也不會太困難,基本上就像在炒花生一樣。只是要注意一下火侯,不要像我一樣一不小心就把豆子弄成法式或義式烘培豆了。


跟一般市售咖啡豆(下圖右)比較起來,真的非常的不均勻且醜陋。😆


第七步:用磨豆機,將烘培後的磨豆機磨成咖啡粉。磨成粉狀以後,就可以開始沖熱水、泡咖啡了!


第八步:沖下95度C熱開水,完成了一杯香濃?的熱咖啡。


色澤還算是有模有樣的呢,味道如何?來試喝看看吧。

醇度:★★★☆☆
酸度:★☆☆☆☆
苦味:★★★☆☆
甘度:★★★★☆
香氣:★☆☆☆☆

真是一款頗弱的咖啡呢,哈哈哈。而且怎麼會有苦瓜的味道?我記得咖啡三十六味裡沒有苦瓜味呀! 僅管不是很好喝,不過有機會能從種植、採收、處理、烘培、研磨、手沖經手所有步驟,成就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真是非常難得且有趣的體驗,歡迎有志的大家一同嘗試喔!😍

留言

閱讀其他文章

統領百貨重新開幕,各樓層專櫃品牌整理

統領百貨是桃園在地的老牌本土百貨,在民國70幾年即開始營業,全盛時期時,台北東區甚至有一間台北分店。但隨著國外廠牌等各大百貨公司陸續引進成立,在市場激烈競爭下,最後只剩桃園一間統領百貨持續營業。

南美印加文明我來了,策劃一場離家最遠的旅行!

來場冒險的旅行吧!濕熱的夏季台灣午后,酷熱難耐,背景的電視聲正演著寶傑詢問馬丘比丘的劇情( 參考寶傑影片 ),這熟悉的聲音,陪多少台灣人渡過漫漫無聊的時光。

墾丁與沖繩:觀光發展的反思

近期,墾丁觀光發展的討論再度成為媒體焦點。許多評論將墾丁與沖繩相比較,指出墾丁的觀光產業面臨困境。然而這種直觀的比較可能並不恰當,或許應由更深層的角度來探討。 墾丁與沖繩在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墾丁是台灣本島南端的一個鄉村,其發展軌跡與沖繩這個獨立島嶼截然不同。墾丁的魅力在於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寧靜的氛圍以及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特質吸引了許多尋求親近自然的遊客。相比之下,沖繩的發展模式更偏向於大型度假村和熱鬧的夜生活。兩者針對的是不同的目標群體,滿足不同的旅遊需求。 或許也不應將觀光客數量的多寡,簡單等同於旅遊品質的高低,因為過度擁擠的旅遊環境往往會降低遊客的體驗。墾丁目前的遊客減少,或許反而為當地提供了一個重新定位、提升服務品質的機會。再者,過度商業化的觀光環境也可能反而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區文化造成負面影響,或許應該更加考慮如何平衡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在吸引遊客之虞同時保持自身的特色,提供有別於沖繩的旅遊內容,才是有關單位應該著手面對與思考的方向。 墾丁的發展不應盲目效仿他處,而應該立足於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單的比較和批評,而是深入理解當地的特色,發展出符合墾丁的發展策略。唯有如此才能在保持自身魅力的同時,實現長期的發展。

搭乘Inka Express從庫斯科到普諾,秘魯國道PE-3S沿路玩

隔天一早,搭上Inka Express的遊覽車從庫斯科(Cusco)前往普諾(Puno)。我們選擇搭乘 Inka Express 的理由很簡單,因庫斯科到普諾距離約四百公里,搭車大概要6~7個小時,Inka Express有隨車導遊,除會停留延路上的景點外,還會對當地風土民情做簡單介紹,到景點下車走走參觀,除了有減輕疲勞的優點外,亦增添旅途的趣味。而位置寬、坐椅舒適也是其優點。

秋田內陸線、森吉山、阿仁マタギ駅—造訪秋田深山

原為日本國營的秋田內陸線,是一條連接鷹巢至角館的鐵道,原為運輸阿仁礦山出產之金、銀、銅礦所建,後來因阿仁礦山停止採礦,於1981年停止營運。爾後,由沿線的地方政府、企業及中央政府等合資共同成立「秋田內陸縱貫鐵道」公司,接管了此條鐵路線,並於1986年重新開始營運。1989年時開通了比立內站至松葉站間的鐵道,自此本線鷹巢至角館間全線貫通。 阿仁前田駅 一大早就來到阿仁前田駅,準備搭纜車上森吉山,為了避免在山上沒有東西吃而餓死,趁著攝影師在拍照,我前往駅前唯一的一家「 丸伊商店 」選購一些食物。這個超市看起來像是「 全買 」之類在地超市 ,專門為當地居民服務,少了一般連鎖超商的時尚、華麗感,卻多了一些在地的情感,裡面也有賣一些熟食—便當、熱菜、飯糰等等。 小妹我身為嘉義人,從小就在全買買一些熟食食用,也算是被全買養大的孩子,因此看到這種相似的社區在地超商,特別的令人懷念。二話不說,立刻手刀買兩個飯糰壓壓驚,順便買了一些當地的蘋果😍,然後,回去與攝影師會合。 阿仁前田車站月台的候車亭寫著「森吉山眺望の駅」,大概從這個位置可以遠眺森吉山吧!從阿仁前田車站向南邊望去,秋田內陸線綿延消失在秋田的深山中。 森吉山 往森吉山的山路蜿蜒,翻過一個又一個山丘,看著這個山頭滿是紅葉,下個山頭又只剩光禿禿的枯枝,心情不禁忐忑了起來...... 「要是山上的紅葉都沒了要怎麼辦?」 「是不是要放棄這個行程? 」 但是眼下經過的每個路口、每個場景,也都美艷的不可方物,實在讓人捨不得停下腳步、調轉回頭,那麼就這麼往前開吧!未到終點前,永遠都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而最重要的東西,其實是過程,或者說是過程決定了終點的美景,車窗外一幀一幀掠過的景色,我們在路途中收穫的一切,才是決定我們這趟旅途的意義。那就帶著夢想與期待往前衝吧!做好心理準備,往未知的目的地前行。不管結果如何,相信一定是不虛此行。 所幸,到了森吉山的停車場後,果然是滿山滿谷的紅葉!😳 日本人很貼心,在森吉山的纜車搭乘處設有食事處,同時也賣一些簡單的飯糰跟飲料,所以是不會在森吉山上餓死的(是有多怕餓死阿😂)。 接著,就搭著纜車上山看看山頂的風光吧!     超   美   的   ! 森吉山冬天可以滑雪看樹冰,秋天可賞紅葉。從森吉山